2019年 | 播种一种人生态度

发布人:党委教师工作部

本文荣获2019年广东省第九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征文(高校组)三等奖

 

作者:黄奕祥(公共卫生学院)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播种一种人生态度

 

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二十年头,我幸运地兼任了一个大三本科班的班主任。我称之为“幸运”,不仅是因为认识了一群特别可爱的大学生,还缘于能与学生们一起感悟、共同成长。回翻近两年的工作日志,以及与学生们的往来邮件,我的深刻体会是,为学生们播种一种人生态度非常重要。

 

态度之一:感恩之心

 

当今,出生并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,难免会有学生觉得安全的生活环境、优裕的学习条件都是自然和理应拥有的。培养一颗感恩的心,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不顺或认为不公之时,减少牢骚、降低不满。

例一,校园建设烦心事。自2017年以来,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园进入校园改造密集施工期,同学们的学习、住宿环境和文体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。与学生的座谈中发现,不少同学虽然意识到校园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,但还是因工期偏偏落在自己读书阶段而觉得很不公平。此时,实施及时疏导、促使学生换位思考、减少施工对学生的心智干扰十分关键。一是平和心态,告诉同学们,的确大家受到的影响很大,学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、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都同时饱受着噪音、灰尘等干扰,很多人都在默默地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;二是讲清道理,正是受惠于国家“双一流”战略政策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,北校园才再次迎来发展最有利时期。我们一起感恩国家和学校,理解学校发展也好人生的成长,既然机遇与“烦恼”同时降临,大家就一起在“历炼”中成长吧!

例二,父母关爱变形式。对于大三学生来说,开始思考学习、感情、前途等因素,习惯于被父母“规划着”的学生们,既希望父母如一如继往给予关爱,又迫切渴望摆脱父母“控制”独立作主,长辈的意见要么不专业、要么与己见不合,大学生们的困惑、迷茫甚至痛苦接踵而来。有学生向我哭诉父母已经不再关心其成长了!理由是自己很想考研,但当把计划报考的学校、专业和导师等信息与父母讨论之时,父母却说“关于考研的事还是你自己决定吧,作为父母我们只能表态会全力支持你!”我便以个人经历与同学们分享观点:其实,所有孩子的成长都是与父母渐行渐远、力求不断超越父母的过程。学生忽然领悟:作为子女,我们不仅不能期望父母能够永久陪伴和持续指导,还应该永远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和培养!

 

态度之二:享受生活

 

时代快速进步、竞争异常激烈。生活中的人只顾铆足劲儿前冲,不仅常常忘记来时的路,更无暇顾及路边美丽的风景,大学生们也不例外。最典型的表现是有学生把拿国奖、打杯赛和提高绩点等作为个人“功利性”奋斗目标,却忽略了奋斗过程即是收获和快乐!

例一,团形大赛铸友谊。在与全班同学的谈话中发现,班上有超半数同学曾经或正在担任着学校、学院或班级学生干部,很多同学在学习和各种文体活动中也经常获奖,但作为班级集体在大型活动中却未拿过好成绩。换言之,这样一群优秀的学生在一起并未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。需要将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的理念融入到班级建设、渗透到同学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态度中去。连续召开班委会议和主题班会,与班委共同制定参加“五四”团形大赛班级活动计划,参与学生团形活动排练,单独与部分同学谈话以转变其参与班级活动的观念等,最终全班在学院团形大赛中获得第一名。之后,同学们在谈到学期“团形大赛”和“五四红评”等活动时,都认为最大的收获并非获得的奖项,而是全班精诚合作、合理分工、互相鼓励形成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,因此铸就的同学友谊必将成为大学生活中永远美好的回忆。

例二,中秋月夜话生活。平时,“教室—寝室—食堂”三点一线的学习节奏,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宛如一潭池水难起波澜。建议班委同学组织了中秋之夜赏月活动。教学楼顶,皓月升腾如精美的银盘优雅而生动,素雅的云朵点缀寂廖星空似仙境飘逸而洒脱;校园里树影婆娑,虫鸣叫、灯朦胧。此情此景,怎不令人思绪斑驳,念亲心切呢?然而月光下的同学们却在忙着看手机、玩游戏。于是我不得不转移大家注意力,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分享当地的赏月习俗、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歌赋。有同学开始感慨道,“原来月亮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,中国农历和传统节日也皆由月亮起源,月亮可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哪!”还有同学主动发表观点:月亮与太阳“轮流值班”就像生活和事业各占人生的一半!每个人既要努力奋斗,享受事业成就感,还要欣赏自然、享受生活乐趣获得感!因为“人生是一个过程,而非到达(Life is a journey, not an arrival)”。

 

态度三:放飞梦想。

 

有人认为,大学应当是人生中最完美、最精彩的一段时光,因为大学既是人生求知的重要阶段,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加油站,更是自我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形成,培养自我的特长和个性。可见,人生就是追梦,有梦想才会一路奔走着。

例一,成功之路不言迟。经历过大一的懵懂,大二的浮躁,大三的学生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,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,考研、就业、出国成了同学们从不离口的话题。然而,大一和大二稀里糊涂“挂科”导致绩点过低保研无望,大三更加意识到本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所爱,成绩虽好但能力短板多前途依然堪忧中。显然,人人都有一本“烦恼经”!何不是换个角度看自己,每个同学都有长处啊!与“烦恼”的同学倾心交谈,与同学一起诵读“停止找借口,不要为你的能力设定界线,学着再次梦想”,“很少有人能百分之百选到热爱的专业和职业,唯一能做的是百分之百去热爱它并做到最好”,“人生是场马拉松比赛,坚持再坚持,跑过终点就是胜利”等名言、锦句或文章。很快就有同学开始重拾并深刻思考儿时听过的关于巴斯德、爱迪生、达尔文等鼎鼎名人的故事,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都与其天才相距甚远,但却创造了辉煌的人生,谁能预言年轻人的将来呢?壮志不言愁、成功不言迟。只要心中梦想的太阳尤在,到处都会充满着奋斗的阳光和力量!

例二,幸福之门自开启。同学们勤奋学习、心怀梦想,其目的是追求幸福。然而什么是幸福呢?并非人人能清晰作答。有学生谈到自己取得优异成绩,搏得父母欢心时,幸福满满;有同学认为拿到国奖或发表科研文章时,幸福至极;有人则期待考过托福、雅思,成功获得赴国外名校深造的机会时,幸福自然降临。诚然,学业有成是大学生阐释幸福的要素。辩证地理解幸福并为之奋斗,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动力源。大学生努力学习最终是为实现民族振兴、国家富强、人类持久和平与繁荣,但不等于要所有愿望实现的那一时刻才感到幸福,而所有的奋斗过程,哪怕是经历着艰难困苦也应该是幸福着的。与学生的通信中我写到:其实,幸福是一种态度,你可以选择苦难,也可以选择坚强和幸福!学生们理解幸福的能力提高时,其幸福人生之门就自然开启了!

 

在课堂之外为莘莘学子们播种一种感恩之心、善于享受生活和敢于放飞梦想的人生态度,就是一名普通教师、一位兼职班主任的工作态度,也是我的人生哲学,这个过程充满着挑战更激荡着幸福。我藉以此行,为实践学校“德才兼备、领袖气质、家国情怀”的人才培养目标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。